隧道窯是現代化的連續(xù)燒成陶瓷制品的熱工設備,除陶瓷工業(yè)外,其它工業(yè)如耐火材料、磨料、磨具、磚瓦等生產,也廣泛使用隧道窯。
隧道窯始于1765年,當時只能燒陶瓷的釉上彩,到了1810年,有可以用來燒磚或陶器的,但是,都不夠理想。從1906年起,才用來燒瓷胎。**初著名的隧道窯,是?;鶄愂?,到了1910年以后,就漸漸有了許多改進的方式,其中蘇聯列寧格勒地方設計的**新式隧道窯,較為先進。
隧道窯一般是一條長的直線形隧道,其兩側及頂部有固定的墻壁及拱頂,底部鋪設的軌道上運行著窯車。燃燒設備設在隧道窯的中部兩側,構成了固定的高溫帶--燒成帶,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在隧道窯前端煙囪或引風機的作用下,沿著隧道向窯頭方向流動,同時逐步地預熱進入窯內的制品,這一段構成了隧道窯的預熱帶。在隧道窯的窯尾鼓入冷風,冷卻隧道窯內后一段的制品,鼓入的冷風流經制品而被加熱后,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為干燥生坯的熱源,這一段便構成了隧道窯的冷卻帶。
在臺車上放置裝入陶瓷制品的匣缽,連續(xù)地由預熱帶的入口慢慢地推入(常用機械推入),而載有燒成品的臺車,就由冷卻帶的出口漸次被推出來(約1小時左右,推出一車)。
隧道窯與間歇式的舊式倒焰窯相比較,具有一系列的優(yōu)點。
A、生產連續(xù)化,周期短,產量大,質量高。
B、利用逆流原理工作,因此熱利用率高,燃料經濟,因為熱量的保持和余熱的利用都很良好,所以燃料很節(jié)省,較倒焰窯可以節(jié)省燃料50-60%左右。
C、燒成時間減短,比較普通大窯由裝窯到出空需要3-5天,而隧道窯約有20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。
D、節(jié)省勞力。不但燒火時操作簡便,而且裝窯和出窯的操作都在窯外進行,也很便利,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勞動條件,減輕了勞動強度。
E、提高質量。預熱帶、燒成帶、冷卻帶三部分的溫度,常常保持一定的范圍,容易掌握其燒成規(guī)律,因此質量也較好,破損率也少。
F、窯和窯具都耐久。因為窯內不受急冷急熱的影響,所以窯體使用壽命長,一般5-7年才修理一次。
但是,隧道窯建造所需材料和設備較多,因此一次投資較大。因是連續(xù)燒成窯,所以燒成制度不宜隨意變動,一般只適用大批量的生產和對燒成制度要求基本相同的制品,靈活性較差。